上週桃園市政府辦了「中壢事件」回顧展。在1977年11月19日發生的「中壢事件」影響台灣民主運動甚為深遠,當時許信良因為參選桃園縣長而被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投票當日,中壢國小發生投開票所作票情事,引發群眾抗議,並發生燒毀軍車、警車及中壢分局的事情,進而引發員警向民眾丟擲催淚瓦斯彈等衝突事件,造成中央大學學生江文國頭部中槍不治,另一名十九歲的張治平亦不治。
「中壢事件」最近有許多紀錄及採訪,還有桃園市政府舉辦回顧展,有本書要特別提出來分享,1978年出版,由張富忠及林正杰合著的「選舉萬歲」,這本書除了詳細記載許信良參選縣長過程到「中壢事件」發生、結束,還有許信良當年的談話記錄,以及青年看選舉這幾個部分。
看書名也知道為什麼要分享這本書,在戒嚴時代,大家都說「第一憨,選舉運動」,當時只有一黨獨大,黨外人士參選可能被捕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人人都是「民主鬥士」,而許信良參選縣長卻決定以「歡樂」對抗「恐怖」,因為他瞭解在對抗國民黨及國家機器甚至軍警,必須解除選舉的恐怖氛圍,讓冷漠的人出來投票,提高真正的投票率,用不同的方式影響投票意願才能在一對一的縣長選戰出勝出。於是,在正式選舉三天前,11月6日,許信良競選總部出現了大型手寫海報,並在三天之內傳遍桃園:
「選舉不是恐怖的事,讓我們輕鬆、愉快、公平、合法的參加競選。」
這場1977年的選舉,除了媒體及網路之外,在策略思考及選戰技術都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許信良在當時便以自己對於桃園政壇人士的瞭解、派系沿革、選民投票習慣、過去的投票狀況,推演出幾項當時桃園縣民決定投票的因素,並依此分析與對手的優劣形勢,以此擬定戰略。書中提到:「選舉戰略,就是如何將有限的兵馬、武器在什麼時機,什麼戰場,以什麼方式打仗。」,許信良在瞭解自己無法擁有國民黨提名候選人的龐大組織戰力後,決定了「宣傳戰」為主戰場,據此發揮年輕智囊的創意及機智,並配合「中間路線」、「南攻北守」......等主要戰略,爭取「在現狀中求溫和的改革」的中間選票,看到這點,是不是覺得跟現在的部分選民還是很相似?
比起現在很多區域立委候選人的競選主軸是「唯一支持」,許信良的競選團隊在選舉前便定下「新精神、新人物、新桃園」為選舉主軸,容易瞭解又好懂的主軸講到後來連對手也都跟著講「新桃園」,在選舉而言,便已經是成功的領導議題,現在參選中的候選人們,除了跟隨總統候選人的主軸外,你們是不是只有莫名其妙的「唯一支持」呢?
話說,單一選區選舉不是唯一支持是能投兩票膩?
不過這本書在當年出版時便列為「禁書」,抄光了,現在大叔手上也只有PDF版,特地在此寫出來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如果有讀者剛剛好有原版「選舉萬歲」,懇請讓我有機會重新以原版閱讀「中壢事件」的歷史記載。
主編,這樣寫能刊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