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有些朋友問我﹐為什麼不以其他KPI分析三位候選人?實話是﹐第一﹐我沒什麼資源與時間找其他KPI;第二﹐分析那麼細好累﹐而且他們又沒付我錢。
既然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已經出爐﹐可以預見的是﹐今後除了網路媒體外﹐傳統媒體如電子、平面等﹐除非花錢置入或是跟著總統候選人跑來跑去﹐否則單一立委候選人要以獨特議題上新聞的困難度會越來越高。所謂「自己的報導自己救」﹐變法圖強也是身為候選人想當選的重要事項。
在2012大選時的選戰形式是「客廳戰爭」﹐能夠進到客廳的資訊才是新聞、才是文宣﹐因此﹐除了擁有龐大黨產及優良操控媒體能力的國民黨之外﹐大家都想以政論節目名嘴及一擊致命的電視廣告獲勝。在當時的數位媒體以電腦瀏覽居多﹐依照順序分別是網路媒體(包括雅虎)、傳統媒體的網站、搜尋引擎如Google等﹐最後才是社群媒體。而今﹐如果要談「媒體」﹐在全球最瘋臉書的國家當然就要鎖定社群媒體「臉書」。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讀取新聞來源的偏好﹐包括電視﹐新聞網站、社群網站、廣播、雜誌、報紙等﹐但是擁有1500萬臉書使用人口的台灣﹐很多人起床第一件是不是看報紙、聽廣播或是看電視﹐而是滑手機看臉書。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候選人該好好吸引更多選區公民的「臉書追蹤」﹐以此創造出候選人的「自媒體」。想想看﹐在萬事問臉書大神的現在﹐身為候選人卻不管臉書上的攻防﹐最後選民做抉擇時﹐會比較相信隔壁老王還是臉書上的「大家說」呢?(話說﹐立法院老王也上臉書了)
這兩年媒體偏好度快速轉變﹐美國PEW的研究報告顯示﹐有63%的人以臉書作為接收新聞的重要來源﹐同樣統計在2013年只有47%。事實上﹐即使不引用這份研究報告我們也能感受到﹐臉書在這幾年正逐步增強人們對於新聞議題的重視。我們收到社群網路中不同脈絡朋友的貼文﹐看到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新聞﹐對於一些公眾議題有了初步的理解﹐而臉書中意見領袖們對於新聞、議題的引言或評論相對於以往只有平面投書或電子媒體名嘴的世界而言﹐對於議題的影響力也已經不同於三年前﹐而且﹐研究顯示有28%的臉書使用者會對於分享政治議題時﹐會加上自己的評論﹐現在不僅人人是媒體﹐臉書也讓大家都成了自媒體的小名嘴了。
另外一個研究則是分析千禧世代、X世代(1966~1980))及嬰兒潮世代偏好使用的新聞來源﹐其中千禧世代(35歲以下)有61%是臉書﹐X世代(35~50歲)也有51%是臉書﹐這兩個世代的「最偏好新聞來源」都是Facebook﹐臉書。即使是嬰兒潮世代﹐臉書也是前六名偏好新聞來源﹐佔39%﹐而在2012年時﹐即使是千禧世代也只有12%是以臉書作為主要新聞來源﹐你說說看﹐作為媒體﹐你不該在臉書上強化與選民溝通嗎?
為了讓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媒體報導之外﹐候選人都應該努力創造「自媒體」﹐臉書是個好起頭﹐但是要成為有力的「自媒體」﹐除了努力吸引選區公民成為粉絲外﹐更重要的是以優良且有說服力的內容建立選民的「信任」﹐如果只有大量的粉絲卻無法創造出能說服選民的內容﹐到最後其實跟殭尸粉絲也差不了多少﹐甚至會讓人反感。所以要經營好自媒體﹐必須要讓好的內容與粉絲數的力量相乘﹐讓更人多分享、按讚及強化影響力的擴散﹐畢竟很多粉絲按讚加入粉絲專頁是來觀察候選人﹐甚至只是順手點讚﹐如果沒有說服他們﹐那你不過就是他按下幾十幾百個粉絲團之一而已。
其實網路選舉比傳統選戰難打﹐傳統選戰只要跑的勤快﹐偶爾發發戰報文宣﹐將看板上的照片修的美美的就好﹐網路選戰卻是全天候的戰爭﹐是比說服力的戰爭。請大家好好構思如何建立「自媒體」﹐用魅力及說服力將粉絲團強化為強而有力的支持團體﹐別再隨便貼新聞稿或難看的照片上去破壞自己形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