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

政黨的網路作業,打造公職人員的網路伸展台

選舉結束之後,各方都進入平日經營狀態,因此選舉時期滿天飛的網路競選廣告也多數消失無蹤,進入無推廣廣告的經營模式,政黨支持者要關心自己支持的公職政績必須自行搜尋,重度支持者還得一一按下「搶先看」,其實,各政黨可以藉由本身的網路資源,幫這些公職人員一把,讓公職人員除了搶佔希有的媒體曝光之外,好好向黨內其他同志學學如何經營自己的「網路自媒體」。

以立法委員來說,民進黨在立法院開議前,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共識營,邀集所有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成員及助理參加,由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及智庫執行長林全共同主持,議程表中由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及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等人說明民進黨的政見與政策,且民進黨媒創中心副主任詹賀舜解說網路社群經營。

中央黨部副主任與各大名師同台授課,足見民進黨非常看重網路社群經營。

相對於經歷過大選廝殺的區域立委而言,有些不分區立委在專業上也非常令人敬佩,對於社群網路的經營及推廣部分比較不熟悉,有待平日問政時實際操練並多加觀摩學習,才能將問政成果在網路上精準呈現;而選民在關心民進黨立委問政績效時,也應該有個簡單快速的入門按鈕可以直接引導支持者前往各公職人員的網路平台瀏覽、詢問與互動;對於公職人員來說,在非選舉期間的網路行銷資源有限,黨部相對資源較多可以協助問政成績較好、重要議題相關或是協助黨團說明相關操作,避免因誤解而讓支持者誤會。

也就是說,黨部其實應該維持在低度的選舉狀態才對。換句話說,當然要趁對手內亂之時,再次一舉甩開對手,讓他們在下次選舉仍舊看不到車尾燈才行,所謂:「趁你病,要你命。」

當然,這也是在問政有良好成績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到,在這前提之下,擁有較多資源的黨部其實可以扮演協助的角色。

首先,應該可以預期有些立委及助理對於平日的議題表態、論述呈現、社群經營或網路行銷甚至廣告投放有疑問,一次的課程大概可以讓人理解運作法則,對於執行細節或是更進一步的問題,就有賴建立封閉式社群,有疑問的立委辦公室可以加入詢問,或分享設計資源、技術資源、統計資料及實用教學、分析文章,讓有心經營的立委辦公室可以不用事事估狗每事問黨部,而黨部也能藉由社群內互動過程,瞭解第一線的需求以強化運作功能。

對於支持者來說,不會像政治圈內人瞭解什麼是「黨的政策」,什麼是「個別立委提出的議題」,所以遇到想要詢問個別立委對於議題的完整說明時,往往也得在臉書、估狗上搜尋,找到立委的帳號或網站後再行前往詢問,或是直接對黨部開砲,這種狀況其實長久來說都不利於政黨及立委形象。初期建議先建立各公職人員的臉書牆,先以臉書的 Page Plugin 讓支持者可以隨時瞭解關心的立委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這種作法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半強迫各立委辦公室在社群經營上多費點心力。

至於黨團重要議題、優先法案、協商態度等等,黨部當然需要協助推廣,關鍵時刻甚至需要行銷經費輔助,能得分就想辦法得更多分,被攻擊就要努力減少失分。這樣做會比每兩年選舉時才開QA網站說明輕鬆些,支持者在得到認同的說明後,也會協助推廣。

讓選民更了解政黨對於國家政策、對於人民需求的態度與作法,就選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網路不似傳統媒體有強迫觀看的力量,必須依賴擴散,強化觸及,最好的作法就是從平日做起,而且要做的不像選舉,還得討人喜愛,很難對不對?

這只是基本的,請繼續前進吧。



Categories: , , ,

2016/02/17

善用網路,經營新時代的立委形象

比起捉對廝殺選舉年,立法委員的日常其實比較像是小型企業,你必須做好產品、客戶服務、企業內部管理,也要常常行銷宣傳自己,對於從大風大浪的選舉中剛上岸的立委或幕僚而言,只要自己沒有製造危機,生活也就是點點滴滴的修法、立法、審預算及選民服務填充出來的日常經營,但是在網路資訊流通迅速的現在,有一半的連任機會其實是建立在這段日子的表現中,該如何好好表現自己,正是剛打完選戰的戰將們如何轉化成為「立法委員」的重要工作。

2月19日立法院就要開議,第九屆新科立法委員的第一會期,第一堂課是行政院長率各部會首長列席進行施政報告及總質詢,至於面對剩下三個月卸任的行政院及各部會官員要質詢些什麼?那是立委的功課,今天要談的是,這四年來因為智慧型手機及社群網路、雲端作業的進步,應該相對轉型的立法委員工作模式及基本工具。

談到立法委員的日常工作需求,簡單來說約可分成:立法院問政、滿足支持團體及宣傳政績等三類,換算成傳統的工作模式大概就是:問政、跑攤及媒體。總有些所謂「新政治」的理想主義者認為公職人員不應跑紅白帖,但終究還是得看選區特性而定,總不能選舉期間人家每天下班後當志工挺你到當選,等到他要結婚邀請你來致詞時,你都要以「新政治的堅持」無情的拒絕吧?

必須做好這幾樣工作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納成兩點:讓選民覺得選你是件光榮的事及累積更多支持者,其實也就是用另外一種工作方式及節奏在打四年後的選戰,這也是單一席次小選區的挑戰者常常是議員升級參選的原因,試想除了公職之外,有多少人可以在下次選舉前的四年中,不停的藉著「日常工作」累積政治資本?

在立法院問政部分,除了臉書訊息及Line之外,通常在辦公室內部還需要法案、預算審查及立委時間管理,在雲端運用普遍以前,Email及紙本的傳真是最常使用的方式,一個又一個的word檔在立委與助理間不斷的寄來傳去,感謝Google,讓即使是科技白癡的朋友也可以手機、平板或電腦使用Google雲端硬碟、Gmail及日曆。另外,基於多數立委的節儉性格,在這裡還要推薦好入手的Asana及Trello兩個「免費」專案管理平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用看看。

至於滿足支持團體,選舉期間所累積的支持者、捐款者通訊錄,是否已經整理好?是否透過是當方式表達感謝?接下來除了面對大眾的粉絲團之外,是否要針對支持者開立臉書社團?Line群組如何管理?在如麻的國事來臨之前,這些工作都必須規劃處理好。

比較起前兩項工作,很多連任立委在宣傳政績部分反而會有點適應不良,相對於很多新科立委在當選之前便習慣以網路為發聲工具,連任的立委對於傳統媒體與自媒體的切換運用便有些不太自然。

對於這一點我要舉的例子是民進黨中央黨部在2014年將文宣部與網路部合併為「媒創中心」,原因便是其實網路部雖然有社群、文宣、組織等功能,不過最能發揮效用的畢竟還是文宣功能,與文宣部最大的不同點便是在於網路部經營臉書等社群網站,擁有自己的自媒體。如果將兩個部門合併,在擁有文宣部的創作能力、資源及網路部的自媒體,再以網路思維製作內容,善用自媒體做網路行銷,其實會比兩個獨立部門擁有更強的火力。

而所謂網路思維與傳統政治宣傳最重要的不同點,就是可以無視版面,把話說清楚。這點從2013年的反核四、白色力量到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來做對比,除了傳統媒體所需要的記者會、新聞稿、背板輸出及精簡的電子媒體採訪口條外,擁有網路自媒體的政黨、政治人物,可以在媒體版面之外將議題好好的說清楚講明白,而不是僅僅露出提案紙或新聞稿聲明。形式也不限於簡單的文字或照片,懶人包當然可以,魚骨圖也不賴,簡報也經由公道怕證實有其效果,後製過的影片很好,案發現場(咳!我是說重要質詢或勘查)還可以直播,怕影片太長的話,gif動畫檔也不錯。

重點只是要清楚的告訴你的支持者及網路上所能觸及的人,你的立場是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怎麼做?有什麼優缺點?

各位立委,開工啦~



Categories: , , ,

2016/02/10

沒事就說大數據?大家是不是沒聽懂問題?

這陣子台北市民都想知道,為什麼台北市開始大塞車?柯市長第一時間回答說:「已要求交通局建立客觀數據,選重要道路設eTag偵測器監測車流與車速,當成交通改善依據。」

關於車流量監測為什麼要使用eTag?其實大家都很好奇,一方面是對於遠通電收過往行徑的不滿,包括積欠數億罰款不繳及對於高速公路收費員轉職承諾的跳票等,但比較讓人擔心的是eTag對於個人資料蒐集的深度及廣度,究竟台北市政府會拿來做些什麼事情?

依據遠通電收的隱私權政策,只要「符合法務部公告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之類別」之「特定目的」,包括公民營(辦)交通運輸、公共運輸及公共建設;契約、類似契約或其他法律關係事務;消費者、客戶管理與服務;消費者保護;其他經營合於營業登記項目或組織章程所定之業務等。」,都可以使用eTag所蒐集的個資,所以台北市政府此次以eTag蒐集車輛相關資料合法性應該沒問題。

而eTag所蒐集的資料包括「自然人姓名、聯絡方式、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車號、車輛通過電子收費設備之電磁記錄及任何其他依法可得蒐集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個人之資料等。」也就是說,如果建立的監測點夠多,不只知道車流車速,連你去微閣開多久的房間都可以辨識的很清楚。

不過,我們相信柯市長應該只會用到辨識車輛及該車輛所經過路線的電磁資料。

長久來看,這的確是規劃台北市交通建設的基礎,如果只看Google車流量等單純車流量分析,雖然可以瞭解哪條馬路現在塞車,不過卻無法理解這些車輛哪些是天天此時經過?或者只是年節前往採購?或者只是迷路路過?找出經常性使用的流量分析,可以更有效的規劃抒解交通阻塞的痛苦,如果不是個資疑慮,其實我們該就這種作法給台北市政府鼓勵鼓勵。

不過交通局也說,「九月前在環東大道、堤頂大道、市民大道高架橋設三十六台eTag偵測器,於南京東路四、五段設五台。」也就是說,這是針對內湖塞車而準備做的流量分析研究,跟這次引起台北市民憤怒的全面性塞車「根本」沒什麼關係。

工具的運用,有時候得看看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有時候只是因為問錯問題,接著找錯工具,最後給錯答案,就會讓人不耐煩。人家明明問的是心臟血管為什麼阻塞,你卻回答要看看大腿每一滴血從哪來?流多快?

不過雖然eTag這答案有點奇怪,應該只是誤會一場。柯市長後來接受媒體專訪也正式回答了他所瞭解的答案:「台北市的交通是今天突然變壞的嗎?不是,是這一年慢慢變壞的嘛,三橫三縱自行車道挖馬路出問題,你們(問交通局)有沒有馬上檢討?沒有」,看來柯市長就算沒有大數據,光用眼睛看也是能找出問題。

這裡就不談敦化腳踏車專用道及三橫三縱的問題,身為捷運族,無法體會各位為了不下雨時的單車騎士塞車的痛苦。而且顯然決定三橫三縱這政策就沒有用到車流車速等大數據統計,與今天的主題不符,所以已故的敦化腳踏車專用道如何在其他主幹道上肆虐一事,也就不好多加評論了。

那為什麼大叔要寫這篇呢?因為柯市長向來以喜好「網路聲量」做政治判斷聞名,至於網路聲量算不算是有意義的大數據,見仁見智。雖然在長期改善交通問題上,大數據「應該」可以幫上忙,但是眼前塞車這一題,顯然與eTag要建立的大數據無關,也不就不用那麼時髦,開口閉口都是大數據了吧。

Categories: , , ,

Copyright © 我是大叔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Anders Noren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 BTheme.net      Up ↑